第(3/3)页 “第四代氦自旋量子干涉仪。” “神经形态量子熵变监测塔。” “生物量子隧穿造影机……” 一个一个设备,都是近两年最前沿的产品,让纪墨寒大开眼界。 接下来四五天,容遇和纪墨寒全身心投入进了实验室。 实验室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方程,几台量子设备发出规律的嗡鸣。 容遇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眉头紧锁。 连续二十四小时的实验,所有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传统量子测量理论根本无法解释气运转移的现象。 “又失败了。”纪墨寒疲惫的捏了捏眉心,“太奶奶,这种设想,是不是太超前了?” 容遇摇头:“或许,这根本不是传统量子隧穿效应,我得换个思路。” 纪墨寒出去买了咖啡放在桌子上,配合容遇整理各种数据。 突然,他一愣:“太奶,你看这里……” 容遇喝下一大半咖啡,拧着眉看去,顿时双眼发亮:“这里的波动,正好是手性分子振动能级,所以这不是量子传输,而是拓扑量子场共振……所谓气运量子很可能是某种手性玻色子凝聚态,需要同时打破P对称性和T对称性才能观测……” 纪墨寒精神一震:“也就是说,所以幺幺本身可能是个拓扑缺陷发生器,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们需要的不是筛选器,而是……” 容遇接过话:“一个量子态全息监测网,用金刚石NV色心阵列做传感器基底,配合超表面等离子激元,只要覆盖0.1-100THZ频段,就能捕捉任何形式的量子关联畸变……” 二人瞬间兴奋起来。 连续几个昼夜,累了就眯一会,醒了就继续做实验,终于…… 看着眼前的银色手链,容遇大松一口气。 虽然具体没研究出什么东西,但漫长的第一步总算是结束了,只要能从幺幺身上吸收到哪怕一丁点的好运量子原形态,那么,实验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