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很多旧有的秩序被打破,存在大量的无主田地。 人地矛盾不复存在。 开国君主能力不错,再给上一些不错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容易就会出现复苏…… 这……这…… 朱棡忽然之间,就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对上号了! 一切都对上了! 原来……原来这就是三百年王朝定律出现的原因! 原来,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土地兼并! 原来这件事儿,竟是这般的简单! 可又偏偏是这样的惊人! 果然,自己父皇说的很对。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土地兼并出现的。 自己在父皇的引导之下,竟然能一下子看着这么远,直接看透了王朝兴衰的根源! 有些王朝做的好,会通过一些办法,来抑制土地兼并。 这样的王朝,有些能存在个两百多年。 但有一些王朝就是瞎搞了。 比如元朝,只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 尤其是在抑制土地兼并这件事情上,完全没有丝毫的意识。 不仅不抑制,还实行了一个包税制。 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所以没有百年国运。 在汉唐这等朝代,正在出现盛世的时候,它却迅速走完了整个王朝兴衰的过程,已经轰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家老三的反应,不用问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经想到了很多。 这让他很的满意。 同时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标儿,从自己这里得知了这一个规律之后的反应。 和老三这个时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没有说话,坐在那里看起来奏章。 给自己家老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过了好一阵后,晋王朱棡这才逐渐的回过神来。 能够看得出来,他被土地兼并所带来的震撼,还没有完全消失。 心绪依然特别的不平静。 “父皇您说的对! 土地兼并,确实是王朝三百年铁律的根本原因。 众多事情,从表面来看,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可从根源上来看,种种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兼并。 而诸多的改革,其实从根本上来看,也是围绕如何给国家增加收入来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宋朝时王安石变法,会注定失败。 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最根本上来进行。 没有抑制土地兼并。 不从这个根本的事情上着手,很多事都是虚有其表,治标不治本。 再加上守旧势力的各种反扑,捣乱,变法失败也就可想而知。” 听了朱棡的话,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能看到这些,真的很不错。 现在明白,咱为什么要在国子学里,推行农书,开展畜牧这样的课程了吗?” 朱棡点了点头:“明白了,我大明是农业大国。 种地,畜牧养殖等,关系到无数人的肚子问题。 而无数人的肚子问题,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一个国家只要能让众多百姓们,不饿死,能让他们活得下去。 那这个国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会被推翻。 重农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诸行动。 父皇在国子学这个天下间最高的学府里,开设这样的课程。 恰恰便是一个最好的风向。 明确的告诉天下人,朝廷是重视农业的,是重视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当中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士农工商嘛,农要排在士的后面。 甚至于在很多人的心中,农连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说着农很重要,可是实际上却很轻视农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农事。 对于种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轻蔑……” 朱元璋闻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说的不错,咱就是这么想的。 国子学里的很多学生,今后都是要当官的。 在一个农业大国里当官,对农事却一点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当得了好官? 所以咱们准备加上这些课程。 不仅如此,这农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同样也是有着大学问。 怎么才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让同样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如何才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养出更好猪马牛羊这些。 都是有大学问在的。 并不是说随便养养,随便种种就行。 这些都值得去深入研究。 咱在国子学开设这些课程,就是要让农业,畜牧业这些学问,上桌吃饭。 给它们一席之地。 提高它们的地位。 如此才能在整个社会,引起重视。 引导整个社会,重视农业,重视畜牧业的风尚风气。 如此,接下来再设立农科院,以及相应的农业学校,和畜牧业学校这些,就变得顺理成章。 也会减少很多的阻力。 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些行业之中,做出贡献。 农业,畜牧业,事关根本。 肚子问题始终是头等问题。 你说,如此重要的事儿,咱会因为一些不知所谓的人的反对,就放弃不去做吗? 这些人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 看他们反对的声音能有多大。 反对的轻也就算了,反对的狠了,那就休怪咱下重手!”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出一些杀气腾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