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守城官吏一听唐僧是从大唐而来,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起奏陛下,唐朝有位高僧,想要参见陛下,倒换文牒。” 宝象国国王也听说过唐朝乃是大国,又听闻唐僧乃是大德高僧,连忙吩咐道,“请大唐高僧进来。” 只见唐僧步行至皇宫驾前,两边文武百官一见唐僧,无不叹道,“不愧是天朝上邦人物,果然是一副雍容华贵之态!” 宝象国国王一见唐僧,好奇的问道:“不知这位长老,你来我国中所谓何事?” 唐僧行了一礼说道:“贫僧乃是唐朝佛子,承陛下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 国王道:“既有大唐圣天子文牒,取上来看。” 唐僧连忙将通关文牒送上,宝象国国王看完之后,吩咐一旁内侍,将玉玺盖上,表示放行之意。 唐僧收回通关文牒后,随即说道,“此番贫僧来此,一来是为了倒换文牒,二来则是为陛下送来家书。” 一听这话,宝象国国王愣住了,不解的说道:“何人家书,本王并无兄弟姐妹,王子公主除却十三年前失踪的百羞外,都在皇城之中?” 唐僧一听,连忙取出珠钗书信道:“正是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十三年前公主殿下,遭那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抓去,贫僧巧合下见到公主特意送来书信,并以珠钗为凭证!” 一听这话,宝象国国王直接从龙椅上飞奔下来,一见唐僧手中珠钗,一下子便认出这是自己当年赐给百羞的钗子。 宝象国国王顿时老泪纵横,拉住唐僧说道,“长老,我女儿现在怎么样了?” 唐僧见此,连忙取出书信,呈给了宝象国国王。 国王接了书信,看见封皮上写着平安二字,一下子手软,拆不开书信,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 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以及殿后听到消息赶来的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 “不孝女百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逆女百羞顿首。” 书信读完,满朝文武,后宫嫔妃听后尽数垂泪,而那国王更是泪流不止,随即看向一般武将道,“诸位,你们那个愿意领兵去救回百公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