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他如此描述,徐承裕也是忍俊不禁,摇头失笑了好一会儿后,复又感叹道:“到底是武将世家,苏旗虽然平日里不着调,但骨子里还是随了他父亲,有点子血性和韧劲儿在,虎父无犬子啊。” “若论读书,苏旗的天分其实不怎么样,八成也就是止步于举人了。但若论从武参军,就凭他的心性和武艺,只要好好锤炼一番,将来,大有可为!” 顾云霁觉得他说的极是,便又附和了几句。二人聊着聊着,话题又绕回到春节期间的去向上。顾云霁道:“我和程炎自然是要回松江府华亭县,和家人一起团圆的。那老师和徐小姐呢?是留在杭州府,还是回京城和徐大公子一起过年?” 徐承裕摇摇头:“都不是。书景就留在京城,我和书华则要回老家绍兴府。” 绍兴徐氏和松江顾氏一样,都是闻名江南的大家族。徐氏根基深厚,除了送子弟入仕,还经营海贸,商路四通八达,哪里都吃得开,在绍兴府本地势力很大。 虽然徐承裕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但他毕竟出身于徐氏本家,绍兴府还有不少他的兄弟子侄,时不时还是要回去探望的。 说着,徐承裕叹了口气:“这几年沿海倭寇闹得凶,搅得绍兴府人心惶惶的,去年族里又折损了不少商贸收益,我总得回去看看,安抚安抚族人才是。” 徐承裕致仕前官至内阁首辅,门生弟子遍布天下,在徐氏一族内部也是威望甚重,每每出了什么事,大家都习惯于跟着他的步子走,这次倭寇这么猖狂,自然也少不了将他请回去出主意。 闻言,顾云霁神色一凝:“倭寇又闹起来了吗?怎么不见邸报上有写?” 徐承裕道:“倭寇年年都在闹,打完一波又来一波,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只要没出大乱子,朝廷是不会突然着重关注的。” 顾云霁忍不住问道:“东瀛正在内战,对旁的顾及不暇,从他们那漏出来的个别浮浪武人无家可归,这才慢慢聚在海上成了倭寇。按理说他们那样的弹丸小国,没有多少人,应当是成不了势才对,沿海的倭寇怎么这么难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