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家儿子才十一岁,就考中举人,还排在前二十名之内,是不是说,儿子以后还能考中进士? 天啊!进士呐,那可是真正的文曲星。 近二十年内,他们整个县城都没出一个进士吧? 很快,报子接二连三地过来报喜,姜三郎给他们每人包了十两的红封,还从府城最大的酒楼叫了十几桌席面,招待前来贺喜的客人。 魏家家主亲自来贺喜,还邀请姜杰与李胥去他家中做客。 宴席间,魏家主还将自己几个十几岁庶女叫出来,一一给姜杰敬酒。 这可把王夫人气坏了,当晚就带人去老东西的院子,将他屋里东西砸个稀巴烂,将魏家主床上新纳的小妾吓得嗷嗷叫。 王氏指着他鼻子骂道:“你少做春秋大梦了!姜家也是你那几个庶女能攀附的?” 这其实不是重点。 万一姜家真应了这老东西的庶女,那自家儿子岂不空欢喜一场? 魏家主缩缩脖子,没敢吱声。 他也知道不该拿庶女去拉拢姜家,但自己不是没有嫡女嘛。 一想到这个,魏家主就来气。 自己没有嫡女怪谁? 还不是这母老虎没本事,下不了蛋! 但这话他不敢说。 嫡妻王氏家族是豪门望族,魏家之所以发达,也是靠王家的扶持。 不提在京城做官的王氏族人,就是他大舅子王献,如今也候补了一个地方官。 自己是商户,即便再有钱也还是商户,根本没办法跟士族王家比。 一晃到了十月,姜三郎带着孩子回家去。 原本姜杰可以留在府城,入府学读书,但吴老先生想带他去建康看看,回来再说。 元宝也如愿考过院试,并取得院试第六名的好成绩,成为廪膳生。 入县学是稳稳的了,他跟姜杰一样,不仅每月能领到四两银子与米菜肉食,还可以免除家里的劳役兵役。 回去依然走旱路,姜家一共五辆马车,走的不紧不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