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的夸赞可不同于平日里那些官员们的吹捧。 这些都是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心里话。 初次感受到这种感觉的二人,这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就好像从小到大就做尽了坏事的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便得到了很多人夸赞。 被当作了英雄。 这种感受,直接的影响到了这兄弟俩心里头的想法。 在帮助朱瞻基做另外那些差事的时候,更加带劲了。 对于他们哥俩这种人而言,就算是十万两的白银都没有这几句百姓们朴素的夸赞来的带劲,来的更让他们欢喜。 也让他们第一次有种想要为百姓们真正做些好事的冲动。 另外一边。 身处皇宫之中,如今被各种繁忙的政务所缠身的朱瞻基,闲暇时间从锦衣卫的口中听到了有关于自己这位二叔和三叔的改变后。 这脸上也是不由自主的挂上了笑容。 作为这二位的侄儿,朱瞻基对他们还是有很深了解的。 从这二位叔叔平日里的行事和动静,完全能够看的出来,他这两位叔叔似乎已经发生了改变。 从最开始被下面的官员们催着办差。 到如今不需要任何人说,他们自己便已经成功的转化为了一名宣统司合格的主事人。 很多事情压根不需要旁人多说,他们自己就开始筹备做事了。 比如给各地穷苦百姓们的免费演出。 换作以往,他们才不会管这些。 甚至会认为这是在浪费银钱。 可如今,对于这种事情的热衷,他们比任何都主动。 如果不是朱瞻基说了,这些各地的戏院要自负盈亏,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安排那些免费的演出。 只怕这二位敢将这些戏院给直接全部免费了。 同时呢。 在看到最近宣统司报上来的那些数字和情况后,朱瞻基也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满意的不是各地营建的速度有多快,而是效果。 尽管宣统司的计划如今还处于初期阶段。 但效果还是非常出色的。 有关于朝廷的正向讨论,从各处报上来的情况看,效果非常不错。 最直观的,便是各地都有在看完这些戏曲后,文人墨客提诗作词的事情。 基本上都是根据从那些戏曲当中的内容,展开来阐述。 还有那些百姓们的寻常讨论。 这些无疑都在扩大着这次宣统计划的效果。 也让他们老朱家这些皇帝的合法性,权威性,在无时无刻的提升着。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可能说在做完这些事情后,并不会增加哪怕一个肯心甘情愿为老朱家卖命的人。 但是这种思想,会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的思维和思维方式。 尤其是那些孩子们。 当他们从小到大就是看着老朱家皇帝的故事长大的。 那么从小在他们的脑子里就会根深蒂固的种下一颗报国的种子。 皇帝这个名字,也不再是以往的百姓们脑海中这个世界最大地主,最大诸侯的形象。 而是国家的代名词。 是天下苍生的代名词。 为皇帝做事,也不再是什么朝廷鹰犬,而是报国。 这两者看似没有什么差别,可到了关键的时候,这差别就大了。 就好像在战场上的将士们一样。 为了钱,为了权,被敌人重兵防守的山头,他们可能一个都不会上去送死。 可如果是为了报国,一枚铜板不给,他们也愿意。 毕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为的就是满足俩东西,一个是脑子里的东西,一个是肚子里的东西。 为了肚子里的东西可以杀人,甚至可以吃人。 可为了脑子里的东西,这条命都能不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