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本来只有一样东西给你们,但你们表现不错。 给你们一个选择,二选一。” 杨光树原本只想给他们一对小兔子。 见孩子们很是喜欢电子手表,送他们一块又何妨? 就算价值他爹两个月工分,也送。 天天照料动物,杨光树一切都看在眼里。 在我这里,有付出,就有回报。 无论大人小孩,一视同仁。 “光树叔,是什么东西嘛!” 没见到实物,也没听到名字。 这叫大家怎么选择? “一对小兔子……” 杨光树才报出一个名字,孩子们兴奋的又蹦又跳: “啊啊啊…… 我也有小兔子啦!” 现在,大家再也不用羡慕王狗儿。 就你有兔子? 我们也有。 孩子们好想哭,光树叔终于想起来发小兔子了。 “光树叔,我要小兔子。” “光树叔,我也要小兔子。” “我也是。” “我也是。” 选择统一,都是小兔子。 连第二件东西,问都不问一句是啥。 杨光树不由感叹: “看来孩子们想小兔子已经深入骨髓。 估计每天都在盼望自己发小兔子。 天天来喂养,多么希望我来一句,发兔子喽!” 孩子们每天带着希望而来,载着失望而归。 好不容易下了一圈的小兔子,还没高兴多久。 就被大妹舅舅们抓走。 孩子们差点嚎啕大哭。 我们养的兔子呀,先给我们一对行不行。 奈何,没人听到他们的心声。 在他们面前,兴高采烈的带走。 孩子们伤口上多了一层盐。 尽管很想要,但都从未开过口。 讨要和送,性质完全不同。 又不是叫花子,爹娘也不会同意自己这么做。 费老师还说过,可以欣然接受他人自愿给予的东西,但绝不能主动讨要或强求。 有些小孩子激动过后,又担心起来: “光树叔,我们兄妹都有吗?” 他有些担心,害怕小妹哭鼻子。 她才五岁,每天也跟着大家起早贪黑摘野菜。 风雨无阻。 也不是人心不足,是害怕小妹失望。 打击到她。 毕竟辛苦这么久,除了吃糖。 心里在想啥,大家都门清。 人虽小,也想养一对兔子,下崽喂养大卖给光树叔,为家里减轻负担。 兄妹俩是一家人,不知道光树叔是不是只发一对小兔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