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古玩爱好者。” 我说呢! 啥仪器能有这么厉害。 茶泡好。 两位老人先品尝。 江南大老板都没资格喝第一杯。 只能在边上看着。 陈老与俞老,静坐窗前,茶烟袅袅。 一群人,大气都不敢喘。 陈老:“茶味初苦,后转甘甜,恰似人生起伏。” 俞老:“是啊,好茶需慢品,如同知己需细交。 小杨,此茶,不错。” 杨光树道行不够。 还好,能听懂最后一句。 夸他就行。 陈俞两家后辈,若有所思。 侍者,每人倒了一杯。 杨光树也没落下,格外。 杨光树在七八十年代,天天拿它当开水喝,没感觉。 其余人则不同:“嗯?大红袍?” 都是行家,一口辨真伪。 陈诚、俞庭军,作为股东,有意无意,抬一手杨光树: “杨兄弟,味道不错。 这是哪一年的大红袍。” “杨兄弟,这不会也是养生茶吧?” 此话一出,其他人都瞅着杨光树。 还有养生茶? 连两位老人,都朝着这边看来。 本来就是爱茶之人,要是养生茶,那可不得了。 惊喜,意外之喜。 “70年代的大红袍,还是母茶。 营养不仅没流失,还效果更甚。 长期饮用,提神醒脑,耳聪目明。 至于其他奇效,目前我还未发现。” 不少人眼前一亮,好东西啊! 大家岁数都不小,每天忙碌的头昏脑涨。 此茶,就是为他们而生。 想多了,没他们的份。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陈老,俞老, 等会我给二老送一斤大红袍母茶过来!” 开口就是一斤。 还是把众人吓了一跳。 这可是70年代的养生茶。 这年代,母茶都是论两。 杨光树还是低估了它的价值。 “行,那我们就厚着脸皮收下。” 好茶,两人没拒绝。 害怕这小子是个二愣子,客气一下,他当真。 有些人情商低,还是直接点好。 省的事后都难受。 终于,两位老人,还是提到胡明的事情: “小杨,胡明你不用管,不必在意。 安心做你的生意。” “多谢陈老,俞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