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有屋里,传来王春梅踩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 进入老房子,从空间取出塑料膜。 这玩意儿,可是保温棚专用。 质量杠杠的。 装了半车,启动拖拉机就走。 拖拉机远去,王春梅才反应过来: “光树来过家了?” 往窗外瞅了一眼,又继续做衣服。 几个孩子的衣服,做了几身。 现在又在给她跟嫂子做。 肚子越来越大,衣服也越来越大。 提前做好准备,肚子太大,到时候有诸多不便。 车就停在大队场坝。 可开不到后面田地。 “等今年秋收,得修几条机耕道。” 杨光树有他的考虑。 明年想悄悄把地分了,到时候占谁家的地都不好。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见杨光树空手而来,社员们见怪不怪。 这新队长,可与老队长不同。 一个还做做样子。 一个样子都懒得做。 一点领头羊的模样都没有。 “光国,昌平,你们几个去场坝,把拖拉机上的塑料膜扛来。” “好的,光树哥。” 行动派,不叽叽歪歪。 塑料膜,名字很怪。 社员们也没问。 没见到实物,问多了,杨大队长爱搭不理的。 “光树哥,这啥玩意儿,咋这么重?” 每人扛一卷,都有些吃力。 “不是说过了吗?塑料膜。” 杨光树亲自动手,搭了个架子。 棍子穿进塑料膜空心桶: “抬到架子上。” 杨光树又招呼社员们: “照着塑料膜宽度,搭建保温棚。” “怎么搭建?” 这个社员们可不懂。 又没有个参照物。 没辙,杨光树又示范一遍: “会了没有? 竹片弓起来就行。” “这么好的塑料膜,搭保温棚可惜了嘛!” 好多家里房屋漏水的,都想偷,顺点回去补漏。 挡雨,也比蓑衣轻便。 一个个社员,冒烟冒金光: “光树,能不能给我一小块塑料膜。 我给孩子挡雨,上下学很是不便。” 社员们话都说到这份上。 又是为了孩子,杨光树也不是小气之人: “都是我的私人物品,可不是大队财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