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反正自己不出国,要这么多美元也没用。 还不如利益最大化。 多搞些好东西,拿去填充展览馆。 “这边没啥好东西,我叫人从京城帮你弄一批。” 他早就晓得,杨光树喜欢古董。 没想到会放弃美刀,选择古董。 现在全国都缺外汇。 还以为杨光树会坐地起价。 李行长,在边上端茶倒水。 像个小服务员。 事情敲定,赵忠仁也很高兴。 没料到事情如此顺利。 “光树,方便透露,是跟谁做外贸生意不?” 杨光树不说,他也会派人调查。 这是在提前打招呼。 “田文静,不知道赵老板听说过此人没有?” 纸是包不住火的,还不去坦白。 以后出啥事,也有个人罩着。 赵忠仁瞅向秘书。 秘书额头冒虚汗,他哪里晓得这号人物。 又不是官场中人,一个小卡拉米,他怎么会关注。 赵忠仁心里有数,秘书也不知道。 倒是李行长晓得:“赵老板,我知道此人。 港岛外贸公司,西南分公司田文静。 华夏人,在樱花留过学。 平常很低调,很少抛头露面。” 此人在他们行开的有账户,对此比较熟悉。 “金秘书,调查一下。” 这几年,对外商比较宽松。 没办法,要发展。 没啥大问题,可以合作。 要是奸细,只能秘密处决。 目前,赵忠仁比较关心杨光树发展: “光树,厂子生意如何?” “还不错,在西南这一片,靠前。” 没办法,吃不了独食。 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这些人胆子越来越大,你在前面搞创新,他们负责照搬。 “听说你又开了两个厂子?” “这个皮带厂,属于配套设施。 还有一个竹木制品,就地取材。 带着社员们混口饭吃。” 估计过不了多久,周边也会有人效仿。 这玩意儿没啥技术含量。 懂木匠的瞅一眼就会。 赵忠仁很欣慰,鼓励道: “好好干,有啥困难,直接来省城找我。 争取明年做大做强。 到时候送你一份大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