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要建设我的祖国。” 李元英相信终有一天,华夏不仅人人吃饱穿暖。 高楼大厦也会拔地而起。 工厂遍布各个县城、公社,甚至大队。 来到小平大队,给她的冲击力很大。 一个大队,到处都是工厂。 要是这股风气,全国蔓延…… 不敢想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华夏,强到什么程度。 她作为老李家人,京城人。 知晓的比别人多,现在南方小渔村就是第一个试点。 一旦成功,将辐射周边,全国各地。 兴起一股工业浪潮。 杨光树肃然起敬,这样的人,难得可贵。 “我们一起建设。” 等过了今年,杨光树决定,带一些先进技术、资料过来! 到时候以匿名的形式寄给上面。 “那你答应建高楼啦?” 李元英对这个很执着。 呃! 杨光树被噎了一下: “哪个,大概要多少钱?” 尼玛! 88层,不得要我老命? 李元英也有点心虚,好像是要花不少钱。 都不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她只能偷换概念: “地免费,水泥、钢材、跟国外相比较之下,等于白菜价。 人工成本更便宜。 专业施工队来干,最多百十块钱一平,包括材料费。” 听着是不多,核算下来,就有点吓人。 后世有些偏远地区,房价也才两三千。 哪个成本,可比这年代高太多。 “英子,你杨哥我也没余粮,先延后,等我有钱了再重启这个项目。” 说实话,杨光树不想修建。 太费钱不说,还圈不到地。 实在是不划算。 88层楼,在这年代什么概念? 上海最高的楼,国际饭店都才24层。 港岛和合大厦,也才66层。 太抢风头,肯定无处遁形。 “杨哥,这可是西南地标性建筑,只要开工,就一炮而红,轰动世界。” 李元英想想就激动,如果启动该项目。 她李元英的名字,将响遍世界。 别说,杨光树很心动。 奈何,兜里没米。 只能口是心非:“西南的地标性建筑,只有小商品批发市场。” 李元英循循善诱:“杨哥,我说实话,小商品批发市场优势不是很大。 等南方渔村开工,全国铺天盖地的报道。 那边靠近港岛,大批商贩会闻名前往。 批发市场跟你杨光树,将泯然于众。” 竞争,杨光树能预料到。 但没有李元英说的这么严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