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给我打哑谜? “我们几家,准备成立一家地产公司。 进军内地房地产行业。” 内地,不比港岛,那边还是得有人罩着。 杨光树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品行方面,不肖多说。 带领几百个老板共同创业。 最主要是,郭沫然力推。 想来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郭沫然是有背景,但他不想抛头露面。 影响不好。 杨光树一惊,这些人,鼻子这么尖? 这就闻到味儿了? 估计这才是几人的真实目的。 什么投资开工厂,只是诱饵。 “杨生,怎么说?” 步步紧逼,不想拖拉。 杨光树沉吟片刻:“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几人高脚杯碰在一起。 “准备投资一个亿,成立一家地产公司。 先从京城、沪市,慢慢辐射全国。” 一个亿,可是大手笔。 要知道,现在港岛最富裕的大佬,全部家产,也才六七十个亿。 况且,拿出的这一个亿,可是现金。 “我觉得,先从西南,小渔村开始。 两地发展工业,肯定率先起飞。 周边地块,房价,肯定暴涨。” 小渔村,起飞速度,估计没人料到会那么猛。 最开始入场的人,都赚的盆满钵满。 “相信杨生眼光。” 能在内地吃第一口螃蟹的人,肯定有过人之处。 “还有……”杨光树接着道。 “还有什么?” 想听听杨光树见解。 “一亿,太少。” 一个亿,听起来很多。 如果是开小商品厂子,最少能开个几百家。 房地产,那只能是小打小闹。 “一亿还少啊!” 尼玛! 我们可是港岛大亨,居然被人小瞧了。 他们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亿看似很多,两地同时开工,可遭不住嚯嚯。 建好房,卖掉,才有钱继续投资。 要是三年五载卖不掉,我们总不可能干等着。 如果别人也进场,把我们想要的地拿走了怎么办?” 贷款周转? 估计行不通。 家长可没余粮。 “这还不简单? 我们可以卖期房啊!” 拿地,就开始预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