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珉毅笑道,“一日戴一支,也无需半个年头。” 父亲点头,重重行了一礼,“信王如有意,可愿携聘相娶?” “老将如今只问信王。” 或许见我神色有些改变,珉毅拿着一支簪子放在我手里,“阿霓,以往我们也是一同吃喝玩乐,读书习字的。虽说相隔几年未见,你对我有了生疏,我却盼着重逢,总觉着我们不该这样见外。” 隔日醒来,只见珉毅与父亲相谈甚欢,问了母亲才知,是珉毅前来与父亲学习。见我来后,珉毅满脸笑意,微微含笑表示招呼便离去,那珉毅赶紧告别父亲前来寻我,说他母后心里念我,邀我常去王宫走动。 我实在无法婉拒,一直沉默不语的信王伸手接过簪子,“好歹王侄的一番心意,阿霓无需客气。”说罢又对身后的摩琰轻声道,“摩琰,你便替吴林拿着,一块儿送去镇国将军府。” 父亲也道,“承蒙先王信任,将护送信王之责交于老将,老将也绝不能让先王失望。何况,阿霓与信王至小相伴,情意如何老将皆是看在眼里。君王疑心太重,实在用意不纯,老将平生只得一女,不愿她身份显赫,只愿她能与意中良郎互信互爱,相伴终老。” 如此,又得了好名声。 接连几日都能见到珉毅前来府里,后来母亲也觉着珉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向父亲学习领兵,实则是要与我拉近关系。但在外人看来,珉毅作为太子还如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实在是黎朝之幸。 那日府里丫头一时说漏了嘴,只说:倘若此次回了北下边疆,往后我们就得换了称呼,不可再叫一声小姐姑娘,得唤信王妃了。 信王弯身行礼时,父亲赶紧上前搀扶,“当年若非将军携领全府护送,叶信实在不知后事怎样,如今又愿将阿霓许给我,这份恩,叶信此生不忘。” 仅仅一个字,让我却不由地想哭一番。从害怕到欢喜,这样的情绪实在难以平复。 “珉毅谢过王叔!” 可我未曾受过信王以外,别的男子赠物,因而实在难以接下。 不愧是信王,难怪战场上不见输下。 “母亲说,女儿家不可随意收下男子赠物,何况还是簪子。” “既然信王有此意,如今太子总来府中,未免节外生枝,老将索性就做了这主。” 信王抬眸,眼神肯定的重重点头,“有!” 见我双眼惊异地看向珉毅时,那侍从又才道,“殿下哪里知晓,阿霓姑娘一介女儿身,却也有如此情怀,只是殿下不曾对外提及罢了。” 信王颔首,父亲又道,“老将只问信王一句,对阿霓可有儿女情意?” 摩琰倒当真上前接过吴林手中被包好的发簪,吴林虽然武功不错,却仍然不敢直视摩琰,只得乖乖松手。 直到珉毅离开,父亲这才厚了脸皮主动问信王,“君王之意路人皆知,信王心中有何打算?” “太子何必这样慷慨?我如何戴的完?” “得知王侄如此用功,本王也替黎朝百姓欢喜。这便带了些兵书来,或许于你有用。” 父亲起身行了礼,神色严肃而认真,“信王可记得临走前玉宸仙君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