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不能听从-《模拟公司从科技开始》


    第(1/3)页

    时间一晃进入到九月份。

    此刻距离机械黎明上映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加上虚拟影院的销售成绩,全国票房已然达到了八十亿,稳居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

    如果以全球票房成绩来算的话,更是突破了惊人的百亿大关。

    这在国产电影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巨大成就,尤其还是最不被外界看好的科幻题材。

    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对促进国产电影多元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说这点票房星源科技还不是多看得上眼,但能够让那些海外用户真正见识到陪伴机器人的强大功能,后悔当初的做法,牛庚还是非常满意的。

    毕竟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首次涉足影视行业就达到了天花板水平,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在机械黎明取到了这么大的成绩之后,牛庚却并没有立刻投资拍摄下一部影片的打算。

    星源科技之所以投资拍摄机械黎明,最主要的原因是郭易帆。

    当初他找上门来想要用陪伴机器人作为电影的拍摄道具,刚好牛庚想要为陪伴机器人在海外正名,就促成了这件事。

    也并没有要达到多少票房的目标。

    再说当下星源科技的重心是在智能机器人以及抗癌药物研发上面,暂时并没有进军影视圈的想法。

    当然不可能像某些影视公司那样,一年恨不得拍上许多部电影。

    更重要的是。

    没有合适的剧本,无论投资再大,很有可能最终拍出来的也是部烂片。

    牛庚可不会自毁星源科技这些年来在用户心里留下的好印象。

    并且让牛牛庚比较欣慰的是,郭易帆和他有着同样的看法。

    算是他当初没有挑错导演。

    而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京州市星源肿瘤防治医院方面,接收了很多从全国各地转院过来的癌症患者,到现在医院床位已经是爆满状态。

    当然。

    这些患者从其他医院转过来,并不是认为星源肿瘤防治医院能够治疗好他们的癌症。

    主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名额。

    一个临床实验的名额。

    是的。

    星源生物方面,顾文玉带领项目组在星菱的辅助下成功研发出了万能抗癌药物。

    眼下已经进入临床测试阶段,用不了多久就能拿到批号成功上市。

    转进京州市星源肿瘤防治医院的患者,大多数都已经处于晚期阶段,饱受了病痛的折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时间可以等到星源生物研制的抗癌药上线。

    唯一的办法就是参与临床实验。

    或许其中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性,如果药物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可这也不失为是对生命最后的赌博。

    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哪怕有一线生机,都要比坐以待毙强的多。

    只是星源生物毕竟刚成立没多久,且之前从来没有药物研发的经验,开始就要搞抗癌药如此困难的项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难免会心里没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