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无有异议。” “由阴阳家出自羲和官世职,诸公以为如何?” “通天彻地之人,上观天象,制定历法,自无不可。” “无有异议。” “由法家出自理官,负责刑狱和赏罚,诸公以为如何?” “赏罚分明,不偏不倚,无有异议。” “由墨家出自清庙之守,负责宗族事务和祭祀……” “……兼爱族人、敬畏鬼神,无有异议。” “由纵横家出自行人官,负责外事……” “由杂家出自议官,负责掌握各种知识,以言论来补缺辅政……” “由农家出自农稷官,负责劝农助耕,养育百姓……” “……” “还有一个小说家,出自稗官,负责收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诸公以为如何?” 专业人,专业事。 知识从上而下,这是从春秋以来,几乎是颠扑不破的事实。 乍一听,过于理想,又过于分裂,毕竟诸子百家有着各自泾渭分明的传播途径。 但却细思极恐。 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先秦至汉,除了墨者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其他学者在先秦大都没有自然的学派界限,先秦论及学术,只称某子,而不称某家。 被归为法家的李斯、韩非,同门而师儒家荀子,若不明先秦学术无学派的事实,恐怕怎么都不理解这一现象。 究其原因,诸子无私,然数百年的传承里,个人的地域、时代的新知,这才有了所谓的诸子,故诸子的主张虽有时大相径庭,却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不少观念异常一致,可以找到同出一源的痕迹。 诸子世职,仿佛成了一家兄弟根据能力在做不同的事,这让许多学识渊博的人想到了孔子曾教育弟子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