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少年歪头抓过黑鸽,取下腿边的细帛,撒下了米,放黑鸽去啄食。 “老师。” 少年进入石屋,恭敬道:“汉廷给了我们世职。” 简单直接。 墨家子弟的牌行辈次与天下学派大不相同,寻常学派,辈次严格,师承关系按照血缘关系类比排列,分为师祖、师爷、师父、学生几代,同门旁系称师叔祖、师叔等,一个学派就是一个严格有序的家族序列。 墨子兼爱天下,所有求学的子弟不分辈次,一律互称师兄师弟,全部墨家从墨子时,就只有“巨子”一人被称为老师,其他人根据进入墨家的先后和受业顺序,师兄弟相称。 一动不动、形象怪异的老人转过身,赤脚走了过来。 之所以说怪,因为真的很怪,老人脑后一圈长长的白发衬着红亮的秃顶,怎么看都属于“异相”。 不过,历代墨家巨子都如此,形象不像华夏子民,更像是西方异国的怪人。 究其根本,墨子也是如此,生得与中原人迥然有异,高鼻深目,身材高大却又略有佝偻,天生秃顶,一生赤脚。 儒家在孟子时,就不顾身份骂过墨子,一骂他“无父”,二骂他“摩顶放踵利天下”。 生来就不知道父亲是谁,靠着一副异相和一身苦行施小惠于天下,不可谓不刻薄。 墨子以“鄙人”自居,后世巨子也都以“鄙人”自居。 春秋战国之后,墨家隐居,墨家子弟也极少再出这座神农大山,将近百年过去,墨家的神奇故事逐渐少了,但没想到,汉廷还记得他们。 巨子步幅很大,所以走的很快,一双大赤脚踩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竟无有感觉,取过那细帛,仔细看过后,不禁笑出了声,“儒家,终究是崩了。” 不争鸣,不知道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何等的上蹿下跳,在墨家看来,儒家从根上,也就是孔子,都在为了世俗强权,求官做官不停奔走。 而墨子却相反,终其一生与世俗强权格格不入,胸怀经天纬地之才而甘为贱人苦行,不做官更不求官,风风火火地奔走全部为的扶弱救困,兼爱天下,蔑视强权。 儒家讨厌墨家,墨家也讨厌儒家。 随着始皇帝一统六国,本来和秦廷亲近的墨家拒绝了始皇帝的征召,隐居山林,本来和秦廷不和的儒家却接受了始皇帝的征召,活跃在朝野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