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快速战抗击南北路,李牧军决战番吾城 第一百章 河漳-《龙蛰之宝盖流苏》


    第(2/3)页

    ??

    ??

    蒙恬在一辆颠簸的重甲战车上,缓缓的醒来。刚一恢复清明,他便觉得这疾行之中的战车,把他颠得好似要骨断筋折,脑仁乱撞,怎一个痛字了得?

    蒙恬睁开眼,意识到大军正在迅速的奔袭之中。他双手微撑,想要坐起来,却被那战车一个猛颠,后脑咚的一声又磕回去了。

    战车上还有驭手和长矛手,看到小将军醒了,大声的喊起来:“蒙将军醒了!蒙将军醒了!”这声音,一声接一声,好像接力似得传了出去。

    不多时,便有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正是穿着一身黑色劲装的李信。

    他追到与蒙恬的战车并驾齐驱,忙一脸关切地俯身向蒙恬问道:“醒了,怎么样?”

    蒙恬摇摇头,苦笑道:“还没死。”

    “快给蒙将军去拿水来!”李信吆喝周围的兵士。早有随军的军医也赶了过来,爬上战车,给蒙恬搭脉验伤。

    直到那军医告诉李信蒙恬的伤势已有好转,李信一直阴沉的脸上这才稍稍松了松神情。

    “李落棠。”李信小声说道:“没想到那小女将还挺厉害。下次我可得会会她。”

    “别。”蒙恬在车上张口道:“你最好别碰上她。我打不过,我看你也必定打不过。”

    李信从鼻子里出了声“啧”,说道:“那可不一定。我自有我的手段收拾她,给你报仇。”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倒使得这快速的行军没那么枯燥。蒙恬不多久,还是让人牵来了他的马,宁可趴在马背上,也不想让这战车颠散了架。

    对于四万多秦军来说,要绕过太行山间的路,穿过晋中平原,再直插到邯郸附近,确实是一条绕远的路。

    虽然早走了一整夜,却仍然用了将近五天的时间。等他们也是疲惫不堪地赶到时,远远早有赵军连营数里驻扎眼前。

    迎风招展的李字大旗,飘扬在邯郸城的西南。李信这心刷的就凉了,低低道:“还是晚了!”

    旁边趴在马上的蒙恬歪过头来,看着他问:“什么晚了?”

    “大势已去。”李信说道:“我们还是太慢了。”

    前面王贲也看到了李牧的大军。行进中的秦军停下来,离赵军五里也摆开连营。

    李信内心其实是很紧张的。他非常担心李牧会趁秦军长途跋涉、疲惫之际,发起迅猛的冲锋。

    但是所幸赵军巍然不动,并没有发起攻击。他还在心中默默的揣摩,为什么战机把握奇准的李牧,会放弃这个打击秦军的机会呢?

    羌瘣也有同样的担心。在得知李牧大军已在不远处驻扎,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横渡漳水是个花时间、费工夫的事儿。他最担心的就是赵军从长城上冲锋而下。那可就是如下山的猛虎,对他这只过河的病猫肯定一扑一准儿。

    如再加上李牧大军的远胜于己军的数量,羌瘣这支小队伍可就不够拼的了。

    羌瘣紧张地注视着长城一线,指挥自己那万来人迅速过江。他特别嘱咐一定要让那些投石车和攻城器械,尽快渡过漳水,回归本营。

    然而令他非常奇怪的是,赵军放过了他们,没有发起冲锋。他心中不禁觉得,这可是万幸。

    转念又想,留得我的命在,城上的那些人,必定是会后悔的吧。

    ??

    ??

    其实秦国人哪里能猜到,李牧大将军的按兵不动,全因为王城传来的一道王诏。

    自那秦军出兵东进,最终,是赵王迁和畅太后做出了让步,准许李牧率军抗敌。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李牧这大将军一上任,竟然直接丢下两万人马守着长城,自己却一路北上,远离邯郸而去。

    这可让王宫中的母子二人,夜夜睡不着觉。

    那畅太后在朝堂之上,以泪洗面,哭得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让做完特使从藁城赶回来的春平侯心疼得紧。

    畅太后虽没有指名道姓,却将朝中文武骂成无能之辈,竟让那夷狄之地的秦国人欺负到了头上。

    赵王迁岁数不大,从没见过这兵临城下的架势,也是终日里惶惶恐恐,总担心李牧大军在几百里之外,而自己这座邯郸城,指不定一夕之间就被攻破了。

    紧张的情绪弥漫了多日,终于见到李牧回防邯郸。一直以来的担惊受怕,全变成怨意愤懑之气,一股脑儿的砸向了李牧。

    这道王诏是直接传给李牧的。只说是赵军兵士抛洒的热血,不能作为军功进阶的垫脚石。赵王的原话是:“如果靠死伤几万人去打仗,这样的将军谁还不会做?!”

    王诏措辞严厉,一边指责赵军冒进,伤亡惨重;一边责令好好的守住邯郸城,不许再做有伤国力和军力的轻率之举。

    李牧就算再不通政治,也能看明白这字里行间的指责和埋怨。

    他如果此时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就坐实了“冒进轻率之举”。在王庭的眼皮底下还不听王上的安排,不是忤逆又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