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国仇家恨 仗剑天涯行 第六十八章 金牛湖边说书人-《豪杰行》


    第(2/3)页

    坐在车上的使臣看到这种场景,惊得目瞪口呆,十分佩服南林处女精妙的剑法。

    南林处女在使臣的陪同下见了越王,向越王介绍了剑道的精妙,越王很高兴,加封处女名号为“越女“。接下来“乃命五校之队长、高才习之,以教军士。“意思就是命令越军五校的队长们先来学习越女的剑术,学好以后再去传授给各队的兵士,没过多长时间,就训练出了一支善于击剑的精兵。

    需要说明的是,“五校“是一种军队编制,是汉武帝时才开始设置的,指的是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三国时魏国军队也设有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代、南朝及北朝魏、齐,也分别设有五校尉。

    当时,人们便把越女所传授的剑术称为“越女剑法“,又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所以《吴越春秋》中说:“后世莫能胜越女之剑。“这种剑法在后来的许多武侠小说中多次出现过,越女的故事又被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写成了一部武侠小说《越女剑》,而且还给她取了一个好听名字叫阿青。

    陈音是楚国郢春秋末期楚国射道五世传人,是当时著名弓箭射击手。

    句践采纳范蠡的建议,派使者前往楚国把陈音聘请而来。勾践向他请教射箭之道,并问起弓弩的起源。陈音回答说:“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意思是说,弩是从弓发展来的,弓又是从弹发展来的,至于弹呢,则是起源于古时的一位孝子。

    勾践当时也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于是问道:“孝子弹者奈何?“

    陈音说,古时候人民质朴,肚子饿了就猎取鸟兽充饥,渴了就喝雾水露水,死就用白茅草把尸体裹起来,放到荒郊野外。有一位孝子不忍心眼见着父母的的尸体被鸟兽吃掉,所以制作了弹弓,守在父母尸体旁边,用弹丸驱赶鸟兽,边射弹边唱着:“断竹,续竹,飞土,逐害“。

    这首歌被后人称为《弹歌》,这不仅说明了中国弓矢的起源,而且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二言诗。由于弹弓是用竹子做成的,弹射时间长了就会断裂,断了之后再用竹子做一支新的,这就是“断竹,续竹“,而“飞土、逐害“则说的是用泥土做的弹丸,用来驱赶鸟兽之害。

    按照陈音的讲述,后来神农氏制作了木质的弓箭,威震四方。黄帝之后,又有弧父。弧父生于后来的楚之荆山,生下来便没有父母,小的时候便擅长使用弓箭,他所射的鸟兽没有能逃脱掉的。

    后来弧父把射技传给了羿,羿又传给逄蒙,逄蒙再传给楚琴氏。琴氏认为当时弓箭的威力已不足以威慑天下,于是在弓箭上设置了机关枢杻,便成了弩,威力更加强大。琴氏把弩技传给楚三侯,即麋侯、翼侯、魏侯,楚三侯又传给灵王,自灵王之后,射道便分出很多的流派,用的人多了,但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射箭的真谛。陈音的先祖在楚地学到了射箭技术,到陈音已经过五世传承。

    最后,陈音还向越王介绍了弩的结构原理及其作用,越王大加赞赏,让陈音“尽子之道,愿子悉以教吾国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