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四章 局势诡异-《汉明》


    第(2/3)页

    王一林不在乎之后守不守得住,只要攻下六合,劫掠一番军功、财物到手,之后会怎样,关他屁事?

    当然,前提也是有的,战损不能太高,否则回去,屁股肯定得挨叔叔踹。

    其实,这样的分兵不能算对,也不能算错。

    如果从完成任务而言,那自然是错的,本就是孤军深入,再分兵是为大忌。

    可就象王一林所思,此时江北清军主力已经调往丹徒方向,临时打个劫,肥下自己的腰包,也未尝不可。

    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兵贵神速,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王一林的这一记乱拳,着实打乱了洪承畴的用兵节奏,也由此加重了洪承畴与吴三桂之间的猜忌。

    吴三桂的行辕设在扬州江都。

    他心里是赞同洪承畴的议和战略的,对他而言,南明能不亡,反而与他有利。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嘛,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那吴三桂这数十年的沉浮就白瞎了。

    可吴三桂是不赞成洪承畴这次动用主力进攻镇江、丹徒的。

    江北清军是之前一战中已有不小的损失,十万大军,仅剩六万多,这样的兵力听起来高于庆泰朝,可实际上,损失掉的可是精锐,留下的大多是辅兵、明军降兵。

    这样的兵力自保有余,进攻就显不足了。

    当然,徐州有八万清军,可吴三桂是知道的,那八万清军真正的目标是西安,那是调往陕甘战场剿灭大西军残部和镇压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的。

    丁国栋原为明朝驻防甘州军队主官,弘光元年(1645)六月清军攻陷甘州,遂投降。

    他性格耿直,清朝命令军中剃发,激起了军中降清各族将士的不满。

    时任甘肃巡抚张文衡标下副将米喇印,跑来与丁国栋商议,与其拖着猪尾巴,不如鸿飞远走。丁国栋同意,他回答米喇印道,南京、福州相继而立,大明不亡,这是天数,既然你也有志反复,那尽杀清朝官员以占据河西,这是很简单的事情。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助周武王全歼了敌军。狄仁杰帮助庐陵王李显恢复为太子,使得唐朝得以延续。

    于是两人遂密谋起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