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碎尸案-《活在南宋》
第(2/3)页
赵捕头连忙顺着话头道:“既然如此,小狗儿你可得要好好给哥哥出出主意啊!”
狗儿被他烦的不行了,便抱拳对他道:“赵哥哥,小子发现的,想到的都说给你了,至于别的,俺真的是一点主意没有,那个摊主你当时也看到过了,他女儿始终带着面纱,俺是真没见过,对了!”
狗儿一拍脑袋,就道:“赵哥哥,当时有个和俺抢红灯笼的粗鲁大汉,曾经吵闹着要看那小娘子,后来就被摊主叫去了马车里,回来后,就和失了魂一样,不吵不闹的待在一旁,俺估计他绝对见过小娘子容貌,若不然也不会前后差别这么大!”
赵捕头赶紧问道:“那汉子叫什么名字?”
狗儿努力想了想却是不曾认识他便道:“俺不认得他,以前也没有照过面,若不然小子总得有些印象,当天晚上人又多,说不得便是外面乡里来城里赏花灯的人!”
好好的线索可不能就这么断了,赵捕头焦急的道:“小狗儿你可得好好想啊!那汉子到底长什么模样?”
狗儿绕着头发使劲儿的想了好久才道:“赵哥哥,俺就记得那汉子挺壮实的一个人,满脸颊的烂胡须,胳膊腿又长又有劲儿,一下就把俺给挤到好远!”
赵捕头道:“别的呢?”
狗儿道:“别的俺都忘记了,只记得他抱着一抱灯笼,大踏步的要来揍俺!俺就慌慌张张的乱躲,于是便忘记了他的模样。”
东城员外失银案,虽然街头坊间的老百姓早已是不关注了,但是作为开年第一巨案,还是连串失窃案,性质特别恶劣,对上流人层影响特别大,就连州里都移文过来追问案情如何了,以前也有这类失窃的案子,一般的法子是到了限期的时候就随便拿个毛贼顶账。
这一次赵捕头和下面的捕快们也是这样做的,不曾想,那帮失窃的员外中,有一位恰好是丢了一副自己没事乱画着玩的字画。
画技是很一般的,但是那作画的纸却是用的上好的宣纸,裱画的轴也是用的好木料。
因为一手烂字,这画也就在外面卖不上什么价,挂了二十来年了,那老员外有了感情,便想着把那幅画给找回来,都开价五两银子,从毛贼到捕快没一个敢应,这帮员外就看出了毛病,一纸状子递给了李县令。
大家都是画友,平常走动的很熟络,这点小事还帮不上么,就算帮不上忙你手下几个小崽子耍滑头,收拾收拾他们,让他们老实破案总应该可以吧!
李县令本不想管闲事,后来听那领头的员外说,他不帮忙以后大家都不来捧他画场了,于是乎就升堂丢了签子,赵捕头先吃了一顿打,后经刘县尉说和才改为交钱待罪。
人虽然破财免灾了,但是事情没完,三日追比考,完不成还得挨板子,今日是追比的第一天,几个捕快前前后后的梳理了一下案情,又根据案发现场的痕迹,以及模模糊糊看到些贼人影子的仆人交代,口径一致是一位身材瘦弱且身姿优美的女贼!
又排查了好几处地儿,最终才把矛头对准了正月十五上元节来祐川卖灯笼且举行猜灯谜招亲的这伙外来人身上。
案子破了,但是贼人已经出了城,消失了无影无踪一堆捕快大眼瞪小眼的抓瞎,只好回衙门准备张挂榜文,出赏钱捉贼。
这捕贼榜上要备注年甲,貌相和贯址,别的还好,这其中容貌画像这栏确实难,几人只回忆起了那个卖灯的摊主,他女儿并几个贼伙都不曾记起,没得办法赵捕头想起狗儿便过来烦恼他一起想办法。
听案子又有了新的线索,距离结案便又近了一步,就催着狗儿仔细想那粗鲁大汉的模样,想来想去,还是没有想出来。
没得办法,便拱手道:“当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那汉子闹腾的狠,抢了好多红色花灯,我想那场外总应该会有人记得他吧,赵哥哥可先去派人出去找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