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朱隽抉择-《三国霸业天下》
第(2/3)页
审配听后解释道:“朱将军有所不知,此乃我主公之计尔...!”随后审配把先前之言一五一十的告诉朱隽。
半天朱隽才从震惊中挣脱出来:“什么?你...你这么说三箭就破了宛城?”朱隽一张嘴长得老大,好似能塞下典韦的拳头。
“嗯!之前我们也是不信,可是看结果不得不相信,因为黄巾投降的使者就在营外。”审配继续说道。
“唉,罢了,看来我是不得不服老啊,现在也是你们后辈施展才华的时候。只是飞鹭我还是担心一点,如今黄巾造反,若是同意投降,他们以后再反,不能劝他们从农,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
张振郑重言道:“朱中郎,我张振其他的也许不如手下的一众文武,但是对于百姓处理的方式还是有所心得。只有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岂能反叛耶?
东汉章和二年,公元八十八年,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之后,利用宦官势力,一举击垮窦太后,及其兄长大将军窦宪,宦官直接参与朝政。这便是东汉末年宦官干政的开始。
其后数十年间,宦官弄权,争斗愈烈,汉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等,皇位更替频繁,朝政日益衰败,加之地方豪强横征暴敛,兼并土地和连年天灾,致使贫民百姓,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成千上万的饥饿人民,高举义旗,铤而走险,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甘愿埋骨荒野,客死他乡,他们有错吗?这究竟是谁的错?还有将军知道吗?汝南黄巾妻儿老小和黄巾俘虏为什么选择不远万里前往玄菟吗?都说边塞之地苦寒贫瘠,那为什么他们还是愿意离开故土,背井离乡呢?”
众人听后低下了头,他们也是明白人,谁心里不清楚呢?百姓有什么错,朱隽之言本就是片面之词。若是以灵帝的尿性,这宛城投降的十几万黄巾怕是不会有善果。
这也是张振为什么选择说服朱隽,若是被朱隽禀报给灵帝,这些以前的百姓还能活命?
“为什么?难道飞鹭认为我所说之言是错误的吗?”朱隽问道。
“不是错,而是大错特错。将军岂不知君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他们愿意跟随我,背井离乡,不过是因为一个梦想,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一个简单朴实的梦想,就是一顿饱饭,一件御寒的麻衣,一个他妈的都不知道的承诺,他们选择了长途跋涉,追求活下去的希望,追求那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呵呵,可能你觉得很好笑吧!因为他们连一顿饱饭都没有,没有!他们绝无,无助,是他们的错吗?没有!没有...!”张振越说越激动,最后声嘶力竭。
朱隽还是第一次被人当着面吼,但是也是这一吼,让朱隽浑浊的老眼清醒过来,在心里感叹道:“是啊!没想到我自己还不如一个小辈看得透彻。”
其实张振也理解这时代的古人,有很多愚忠思想,这也是他不能理解的。就算是死,他们也依然会选择一条路走到黑。比如说那些死忠于大汉的,明知道大汉天子的所作所为,已经天怒人怨,但还是选择忠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