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295章 回应 (求月票!)-《小市民的奋斗》


    第(1/3)页

    来看最新更新

    和十年,当协约国空军对汉堡实施毁灭性的轰炸之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站起来,指责这种毫无区别地屠杀平民,上至国务总理下至普通国民团体纷纷向交战国发出电报,敦促各交战国不要做出轰炸平民的“非人道野蛮行为”,除了口头上的谴责外,中国官方以及民间甚至为汉堡等遭到轰炸的德国城市举行募捐,以援救那些伤员。

    这种人道主义行为,在整个欧洲为中国赢得了“最具人道之心的国度”的美称,在战后汉堡的重建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汉堡人甚至在城市的中心树立了一个纪念碑,以感谢中国政府以及人民在战时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

    此时,当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对轰炸所采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变化之大几乎让世人惊讶,以至于舆论几乎无法适应和接受这种转变。

    但在中国国内的主流舆论却已接受这种变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落在东京的炸弹,都是他们罪有应得。几乎在轰炸东京的当天,无论是《西北时报》、《西北实业报》、《大公报》等主流报界都纷纷称轰炸东京是梦想的实现,日本的城市应该遭到轰炸,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退出战争,在他们看来轰炸不过只是手段而已。

    至于在轰炸东京时,死了多少东京人。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更关心这场战争国家是否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夜,上海,《大公报》,上海分社。

    看着手中的来自东京的电报,身为报社编辑的徐永和沉默了,他在犹豫着,手中的来自东京《读卖新闻》发来的新闻电稿,让徐永和陷入左右为难之中,将这个新闻发出之后,无《大公报》上海版的销量会激增,但做为一个中国人,理智告诉徐永和,这份电报绝不应该发表。

    陷入左右为难中的徐永和并不知道,他手中的这份电报,实际上是日本政府高层在东京仍笼罩于烈焰下时,做出的一个决策,一方面日本高层明白,如此大规模的破坏和伤亡,一来是无法掩饰,二来还可以作为宣传的资本。

    所以干脆反过来而行之开始混水摸鱼,允许鼓励报纸电台向国内和国外报道日本人的惨重伤亡和损失,甚至不惜承认自己已经无力保护城市和居民,而矛头自然也就对准了中国政府和空军的决策层,将诸如反人类、灭绝人性、屠夫等等诸如此类令人心惊肉跳的字眼劈头盖脸就拨了过来。(更新:)

    在电报中除了对东京遭受燃烧弹轰炸后的惨状的描述外,更吸引人们眼睛却是“1平民惨死于火海”!

    看着犹豫不决的主编,甘鹏走了过来。

    “徐主编,我们……要不把这份电报压下来吧!我们不发,总有人会发不是吗?但我们不应该做第一个!是不是!要不然指不定会有人给咱们扣上汉奸的帽子!”

    在全国上下扬溢着爱国激情的时期,很多事情不得不谨慎为之,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被扣上汉奸之名的报社,可是不止一次遭到“爱国团体”打砸,各地民间的爱国激进团体。

    沉思了好一会之后,徐永和点着香烟,烟雾在主编室内弥漫开来。

    “发!不过要做一下修改!我们没见过电报中描述的东京此时的惨状,所以不能只听日本的单面之词,明天的头版仍然还是空袭佐世保海航部队的采访,至于这个新闻,给一个简讯就行了!用尽可能平淡的文字,简单的介绍一下轰炸东京的过程,然后稍点一下这上面的伤亡数字就行。”

    正像甘鹏说的那样,总有人会做,尤其是一些小报会吸引读者的眼珠,以增加销量,为此他们尚不惜编造假新闻,更何况是此时的这个大新闻,共和中国的舆论自由使得这些小报,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这些不利于“战争进程”的“片面报道”。

    《东京轰炸现场惨不忍睹,据日人称东京伤亡逾十万》

    《东京的毁灭!》

    《东京烤鸭!》

    ……

    清晨,当休息了一夜,尚沉浸于昨日辉煌胜利的人们,几乎是第一时间打开收音机或出门买报纸,以得到最新的战报,此时中国上下都在关注着前线的战局,但他们在报摊或报童那,却看到了出人意料的新闻,尤其是那些小报,他们的头版几乎全部是一色的轰炸东京,报着好奇人们纷纷买下报纸看这些文章,文中的描述惊呆了绝大多数人,他们没有想到,整个东京在空军的燃烧弹下竟变成了屠场。

    “……尽管母亲想用身体保护婴儿,但足以融化钢铁的高温非身体所抵挡,最终婴儿与其母在燃烧弹的烈焰下被烧成炭状……”

    报纸上描述的此时东京的惨状,让正吃着早餐的梁思成的手指一颤,汤匙从手间掉了下来,出生于东京在东京生活十一年的梁思成,几乎不敢相信报纸上描述的一切惨状,东京,那个有着自己幼年记忆的城市,竟然一昔尽没,毁灭于国防空军的燃烧弹下。(、/)

    手中拿着厚厚一摞几十份来国内个人或民间团体发来的电报,徐子敬可以想象如果总理把这些电报看完后,会是什么模样,尽管在所有人的眼中,总理的性

    温和,但作为总理的秘书,徐子敬知道那是在总理提下。

    看到总理的脸色从白变青再变白之后,徐子敬心中冒出一丝不祥之感。

    “总理!”

    感觉有些恼火的司马随手把一个民众团体发来的电报随手扔到了垃圾筒内。

    “迂腐!迂腐至极!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和日本人说公道,他们是不是日本的清酒喝多了,脑子烧糊涂了!这些都是……”

    恼怒的司马看着徐子敬手中有两指厚的纸张,眼一下睁的更大了,尽然有这么多人反对对东京的轰炸,以德服人!德能服人?要枪何用!这些人那……司马叹了口气,又摇摇头,感叹着林子大了还真什么鸟都有,这些人可都是社会名流,没想到……

    “是的!总理!”见总理的脸色恢复正常后,徐子敬才松了一口气。

    “敬祥,现在我告诉你一句话,以后再接到这种电报,你不必上呈,直接给我扔到垃圾……不!直接给我烧掉!省得在那里恶心我!”

    听到总理的话,徐子敬犹了一下开口问道。

    “总理,是不是应该实行战时舆论监管?”

    “战时舆论监管?”

    徐子敬的话让司马一愣,所谓的战时舆论监管实际上指在战时推行新闻审查制度,以政府的新闻审查把握新闻舆论导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国家舆论咨询委员会引导主流舆论导向,进而达到控制舆论的目标,尽管没有相关的法案,但如果推行的话,并不会产生什么阻力。

    战时舆论监管或许可以解决问题,但想到其负面影响,司马不得不慎之又慎,新闻自由有新闻自由的好处,至少的舆论监督上面现在推行的新闻自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中新闻自由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像对东京的轰炸一样,如果没有这些报社横插一手,或许根本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但如果推行战时舆论监管的话,可许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但如果长久以往呢?当政府官员通过战时舆论监管尝到甜头以后,他们会不会去掉那个战时,进而舆论成为了他们的喉舌,凡是有利有弊。

    在思考十余秒钟后,司马仍然未能下定决心。

    “敬祥,你通知舆论咨询委员会的张主任来一下!另外通知空军一号准起飞,我要去给轰炸东京的机组成员授勋!”

    有很多时候,最好的回答就是行动!很多时候司马往往会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的他人的质疑,而懒得已人争辩浪费口舌头,尽管不能说服别人接受,但却可以让他们清楚明白自己的态度。

    “慎言,不论你用任何办法,翻旧账也好,算新帐也行,甚至……总之,我要让你把的舆论的风向转过,明白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