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东北的变化-《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2/3)页
武成十六年六月初一,南线夏军在蚂蚁河与允禵遭遇。夏军共有两个步师、两个骑步师、一个骑军师及神策军八个团计四万五千余人,而允禵因为连场大战损兵折将后无从补充及分兵扼守新雅克萨城等原因,手下只有二万八千余人与五千多蒙古骑兵,因此尚未开打,战事的结局已经不言而喻了。
允禵不敢死拼硬打,只好主动后撤至三姓,试图依托牡丹江防御,夏军因为松花江分舰队尚未建立,无法控制水路因此只能暂时与清军隔河对峙。然而允禵很快得到噩耗,夏军在同江一线击破苏努所部,即将与南线部队形成夹击之势。
允禵大惊失色,只好放弃牡丹江防线,主动越过松花江向北遁入小兴安岭,向黑龙江城方向转进。且不说清蒙联军一路上如何劫掠己方百姓残存的粮食,南线夏军在发现允禵撤退之后,立刻北进,汇合黑龙江内河水师,迅速控制了整个新京地区。
正在松嫩平原与蒙古义从军交战的扎赉特、杜尔伯特两旗旗主听说新京丢失,果断率部众向大兴安岭以西地区转移,导致齐齐哈尔、布特哈等地门户顿开。
在蒙古义从军的兵锋之下,各地满清官吏顾不得执行清廷命令便相继逃亡黑龙江城。于是,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广阔地域悉数落到了华夏掌握之中,清廷只能龟缩在小兴安岭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小块地域苟延残喘。
雪崩般的失败让清廷上下哀鸿遍野,丢光了老弱妇孺及牛羊的郭尔罗斯旗和科尔沁左翼前旗也出现了舍弃清廷、改换门庭的言论。此时,清蒙联军尚有四万人,但控制之下的百姓不过五万,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于是有人便自暴自弃的主张与夏军最后一战,却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允禵、允佑等人的拒绝。
允禵等拿博果铎等人在下贝加尔的胜利说话,提出树挪死人挪活的建议。
由于允禵实质上掌握了如今清廷最后也是最大的一股力量,因此他的建议被毫无意外的采纳了,于是清廷匆匆忙忙烧毁瑷珲、新雅克萨城,挟持数万百姓向西撤去。
清军前脚撤出瑷珲,夏军黑龙江内河水师一部便紧接着杀到了城下。
见到清军已经弃城而逃,夏军毫不犹豫的追杀过去,冲着押解瑷珲百姓西撤的清军后卫进行了炮击,导致清军后卫大溃,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再逃的瑷珲百姓趁机逃入两侧山地之中,后来在夏军的招抚下重返瑷珲。
得势不饶人的夏军舰船一路横冲直撞,一直突到呼玛河附近,这才收兵。然而惊出一身冷汗的清廷上下很快发现,觉得前途无望的部分新满洲旗兵纷纷脱离队伍,最终跟随清廷深入俄境的包括科尔沁人在内只剩下二万五千余兵马,更可怕的是随行百姓也只剩下了两万人,这就等于把清廷打回了“水滨三万人之王”的时期。尽管一众王公们还以“效仿祖宗定能重整旗鼓”自我安慰,但谁都知道大清已经彻底完蛋了。
只是允禵还不服输,他随后在莫戈恰以北击败了雅库茨克督军区派来的一千五百名俄军,随后又合同博果铎、科尔沁人、布里亚特人、茂明安人横扫整个下贝加尔地区,甚至夺取了之前博果铎等部无力夺取的阿玛拉斯克、希洛克斯克等几个小型城堡,从而暂时保住清廷与科尔沁人的联盟,让北清继续得以存续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