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新律出炉-《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我听说你因为主持修订《梁律》有功,被授予刑部尚书一职,伯兄一番好意,你为何不肯领情?”

    桓济哼道: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修订《梁律》,非我之功,我不屑受之。

    “况且,桓熙以为我不知道,他之所以对我委以重用,无非是要做给阿满看,害怕阿满效仿他,将来也这么对待香孩儿。”

    司马道福劝说道:

    “伱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孩子着想,阿满将来若是连亲兄弟都信不过,又何况是叔伯兄弟。”

    原来,桓济如今也做了父亲,其子为妾室所生,乳名阿驹,今年两岁。

    桓济冷笑道:

    “你会这么好心?”

    司马道福颔首道: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这一辈子只怕是要孤独终老了,还得指着阿驹给我养老送终。”

    桓济沉默许久,问道:

    “为何不能与我好好的过日子?”

    司马道福又远远看向了桓熙,轻声笑道:

    “你不懂,见识过了他的风采,再看别人,总是觉得不合心意。”

    桓济没有再说,司马道福重新收回了目光,劝桓济道:

    “既然伯兄主动示好,你别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不妨接受下来,在刑部尚书的职位上好好干,我相信,楚公即使远在江陵,也会知道你的努力,对你有所改观。”

    此前桓济纵情酒色,就没少被桓温在家书里严厉训斥。

    “在他心里,只有嫡长子,哪还有我的位置。”

    桓济嘴上说得满不在乎,可内心已经被司马道福说动,不论是为了阿驹将来的处境,还是憋着一口气,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他都应该接受桓熙的好意。

    所谓新局面,新气象,随着梁国的建立,新事物也开始取代旧事物,譬如律法。

    早在桓熙担任梁州刺史期间,王猛就曾与他商量过修改律法,只是碍于当时势力尚小,不得不作罢。

    而在桓济来到长安之后,彼时未有子嗣,且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生育问题的桓熙便安排桓济去主持修订律法,也是在为将来推行新律做准备。

    虽说桓济这几年,不是在服散,就是周旋在妇人之间,正事是半点没干。

    但手底下的法吏们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终于在桓熙需要的时候,为他献上了《梁律》。

    《梁律》秉持桓熙的意志,在他的指导下修订,与《晋律》的区别很大。

    首先是在框架上,将《晋律》中的《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其次是确立了新的五刑制度,即死刑、流配、徒刑、杖刑、鞭刑五种刑罚

    死刑分为斩、绞二等,斩则身首异处,绞则保有全尸。

    流配有一千里、二千百里、三千里以及流放岭南共计四等。

    如今的岭南,不少地方还是存在让人闻风丧胆的瘴气,从北方流放去穷山恶水,几乎不可能活着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