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各方兵马-《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桓熙点点头,他知道,桓温能分出三万步骑殊为不易。

    毕竟此前带着五万步骑前往江东送葬,同时向建康示威,人吃马嚼,原本稍有起色的财政,如今又给造成了不小的亏空。

    并且,桓温不可能北渡黄河迎战慕容恪,楚国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战争不是一拍脑袋的结果。

    桓熙能够匆匆赶赴北方,就发动起对河东郡的攻势,是因为他在南下奔丧之前,就已经做足了战争准备。

    当时他的主攻方向虽然是计划从河套地区出兵,但为了迷惑敌人,也曾特意在南线作着战争动员,想要让苻坚摸不准他到底是要从北线进兵,还是由南线进兵。

    只不过这些准备都因为祖母病故而搁置。

    但各地武库的甲仗,府库存粮,都已经运到前线,不把戏做足,苻坚难以上当。

    桓熙随时可以调用,这才有了进攻河东郡一役。

    至于桓温,他在母亲去世之前,虽然答应向洛阳增兵,威胁河内,减轻桓熙受到的燕国一方的压力。

    但并没有来得及调运兵械、粮食,就得知了其母去世的噩耗,随着桓熙南下奔丧,原本向河东发动总攻的计划无疾而终,桓温自然也不会提前将军械、粮食运往洛阳。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分的准备,桓温可不敢轻率的渡河北上,真要是因为粮食遭遇危险,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很多情况下就是双方僵持着,等到一方粮尽退兵,另一方则在身后追赶、掩杀。

    慕容恪自然也听说了桓温率军北上的消息,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参与河东郡的争夺。

    倒不是慕容恪心善,见不得邻居遭受侵袭,而是他清楚盐池对于苻氏的重要性。

    一旦河东郡的控制权易主,盐池被桓熙夺占,此消彼长之下,苻氏很难抵御住桓熙的长期进攻。

    真要是让桓熙突破了河东的封锁,便能直接威胁河北地区,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

    当然,慕容恪能够这么热心,也未尝没有觊觎盐池的意思,如果桓熙与李威、吕婆楼打得两败俱伤,燕国趁机夺取河东郡,占得盐池之利,自是如虎添翼。

    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焦作)。

    封弈统率燕军前锋过县城而不入,直驱野王(今河南沁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