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班师渡河-《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梁军渡河还是走的浮桥,这么多兵马,踏冰而行实在不够稳当。

    周楚早已在南岸等候,与桓熙沿途所见到的各地官员一般,周楚同样是在为桓熙歌功颂德。

    有人说,当你强大时,身边都是好人,听到的也都是好话。

    这一点,桓熙深有体会。

    周楚话才出口,桓熙便打断道:

    “元孙(周楚字),那些庆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一路走来,我这耳朵都快听出了茧子。”

    说着,桓熙无奈苦笑道:

    “一想到回了长安,满朝公卿又得说上一轮,我只觉得头晕目眩。”

    周楚连忙住嘴。

    他是梁公,他说什么都对。

    过了河,只需再走十几里地便是潼关。

    桓熙与邓羌、毛穆之在此分别。

    毛穆之自然是要率军南下,桓温只是派遣一万将士驰援桓熙,而不是将他们交给桓熙。

    至于邓羌,他是弘农太守,理应留守,此前奉命镇守弘农的周楚,则会跟随桓熙回去长安。

    虽然桓熙减少了在弘农郡的驻军数量,但毕竟还有一万精锐步兵,需要一员大将统率,随时可以支援洛阳。

    至于河东郡,尽管只有一河之隔,却不是这支驻军所有顾及的对象。

    一旦河东郡遭遇危险,桓熙自会领兵由蒲坂过河。

    毛穆之与桓熙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与这位梁公相处,使他感觉如沐春风。

    如果不是在正式场合,桓熙私底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架子,他也会与人说一些玩笑话。

    其实上位者,并不一定时刻注意自己的威严。

    譬如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就曾在一次酒宴上,被大臣抓着胡须,称呼为‘可爱好老公。’

    毛穆之依依不舍,但是终有一别,他拱手道:

    “世子,保重!”

    毛穆之是楚国的将领,自然是要称呼桓熙为世子,而不是梁公。

    桓熙颔首道:

    “毛将军也请珍重,莫要忘了替我向家父转达谢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