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使者不敢怠慢,立刻说道:“臣在薛延陀,的确知晓了契苾将军的事情,并且还见过他两次,听他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他组织一番语言后,开始给李世民还有殿内群臣详细讲述契苾何力事件的经过。 契苾何力回乡,本来是为了省亲,顺便再给族人们晓谕一番大唐皇帝恩泽。 然而他一路回到凉州,却发现事情产生了变化。 当时薛延陀势力正强大,而薛延陀和契苾部都同属于铁勒族。 契苾部都想归附薛延陀,本来都定下当天晚上带着剩下的老小一起前往薛延陀,却不想契苾何力忽然回到了部落当中。 看到族人们都在收拾行装,契苾何力立刻上前,十分惊奇地问道:“大唐天子待我们如此厚恩,为什么还要叛离呢?” “老夫人和都督此前都已到薛延陀那里,你何不前往?”他的发小如是问道。 本着都是一个部族的人,契苾何力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道:“沙门孝敬老人家,而我要对皇上忠心,坚决不跟你们去。” “你身为草原上的雄鹰,竟然屈身服侍中原皇帝,真是给我们契苾部的人丢脸!” 契苾部的人纷纷指责着契苾何力,又趁他不备,忽然间一个偷袭将他制服,又把他捆绑起来,带着他一起前往薛延陀部。 一路之上,契苾何力愤怒地叫骂着,然而族人却不为所动,一门心思想要拿着他去薛延陀可汗真珠可汗面前换赏。 等到到了真珠可汗的牙帐之前,族人们将他扔到了真珠可汗乙失夷男的牙帐之前。 乙失夷男本着礼贤下士的精神,上前给契苾何力松绑。 他看着面前这位忠勇的战士,叹息着问道:“契苾,你本是草原上的雄鹰,为何不与我一起重新在草原上驰骋,也好过屈身侍奉那中原皇帝?” 契苾何力根本不为所动,他拔出佩刀,向着长安城的方向大声喊道:“岂有唐烈士而受屈虏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 骂罢,契苾何力擎着佩刀,一刀将左耳割下,发誓永不叛唐。 …… 听到契苾何力用刀将左耳割下,以宣誓对大唐、对他这个皇帝的忠心,李世民已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立刻关切地问道:“契苾怎么样了?夷男没有难为他吧?” 在这种情况下,老李第一时间关心的,竟然是契苾何力的安危。 使者叹息一声,说道:“见到契苾将军对大唐如此忠烈,夷男可汗暴怒之下,想要将他处死,多亏夷男的妻子百般劝说,夷男可汗才作罢……” 李世民听罢,以手拍着扶手,怒声骂道:“夷男小儿,欺我太甚!” “陛下且暂息雷霆之怒,当务之急,还是救下契苾再说。”阿史那社尔立刻出班劝慰道。 作为大唐皇帝最忠诚的两个战士之一,阿史那社尔对于契苾何力,那可真是惺惺相惜。 在契苾何力的嫌疑被解除之后,他便第一时间上前劝慰李世民。 “对,契苾……契苾……” 李世民一听契苾何力的名字,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他怎么这么傻啊,竟然还把耳朵割下来……”李世民擦着眼泪,叹着气看向礼部侍郎崔敦礼。 崔敦礼,字安上。 虽然他与崔干都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但之前崔干围攻太子之时,他并未参与在其中,故而老李也没将罪责牵连到他的身上。 作为之前围攻太子少数幸存下来的山东士族成员之一,崔敦礼自然有着其特殊之处。 当年玄武门之变时,庐江王李瑗扣押崔敦礼逼问京师情形,崔敦礼始终坚贞不屈,由是深得李世民赏识。 并且崔敦礼以“深识蕃情”著称,多次出使突厥、薛延陀、回纥、铁勒等北方少数民族部落,每有奏请,都会得到皇帝的批准,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李世民看着他,沉声说道:“安上,朕命你持旌节晓谕薛延陀,朕要将十五女新兴公主嫁与夷男,以换取契苾何力还朝!”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三更送到,后面这部分应该是这章的……) (上一章修改了2000字不用额外花钱,这部分是1600字,所以大家也不亏,甚至小赚!)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