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结果万万没想到,真就让他弄出花样来了。 李泰和李治没事儿就给他写信,写信的时候,还详细描述登州的变化。 眼见着登州在两个大儿子的信中几乎是一趟一个样子,李世民不禁越发好奇。 到底这登州现在成了什么样子,竟然能赚这么多钱的同时,还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满意的同时,李世民也升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反正现在李承乾也回来了,洛阳有人坐镇。 他要带着人去看看,看看大孙子到底怎么做的,也顺便给大孙子扬扬名。 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么优秀的孩子,是我李世民的好圣孙! 越想越觉得应该去看一看,于是他便将这件事说与房玄龄和萧瑀,和他们商量商量,这登州是不是应该去。 房玄龄作为辅政大臣,自然是不能去的,但毕竟这事业也有高阳公主一份,再加上李象对他们家的照顾,于情于理他都不会反对。 萧瑀就更不用说了,作为李象的老师,他表示强烈的支持。 两个重臣都已经同意了,李世民便下定决心,带着一半的朝廷班子,去登州瞧一瞧,看一看。 一方面是学习登州致富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给好大孙扬扬名。 最主要的原因是……半年不见好大孙,老李是真的想念啊! 哪怕经常派人来回传递书信,老李都觉得想念的紧,恨不得把李象扛在肩上悠来荡去。 登州的日子红火,不仅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自然也引起了商人们的注意。 这么大的一个产盐区,还盛产咸鱼,谁不动心? 闻着咸鱼味儿到来的商人们,却在登州城碰了壁。 无他,百姓们不相信他们,只相信能够一直稳定收购他们鱼获和晒盐的登州都督府。 另一方面也是商人们给出的价格并不能让百姓们满意,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在得知商人们的报价之后,对于登州都督府对他们的爱护,百姓们又有了新一层的认知。 只有登州都督府,只有恒山郡王,心里才是真正装着老百姓的啊!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商人们又不肯放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所以便瞄上了登州都督府。 求见登州都督府长史冯清后,结果却被冯清告知,登州都督府的生意,已经完全被高阳公主垄断了。 但是高阳公主的门路……谁也不认识啊! 好在冯清还算负责,在晾了他们两天之后,表示高阳公主同意见一见他们。 商人们大喜过望,只要能见到高阳公主,一切好说。 他们当然知道,恒山郡王组建的商队,就是高阳公主在管。 高阳公主将廉价的大唐商品输送到草原,再从草原上换取牛羊等值钱的东西——偏生还是草原人心甘情愿的。 即便是让他们出一点血,也认了,只要能跟着喝口汤,比什么都强。 在商人们的期待之下,终于熬到了第二天。 都督府当中,他们终于见到了高阳公主。 “草民等参见公主。” 商人们毕竟是商,在这个四民不平等的时代,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冲着李漱行礼。 李漱倒是没打算抬他们的地位,毕竟李象可是和他提醒过这一点。 “平身吧。”她目光轻扫这群人,对都督府中的侍从说道:“看座。” 商人们诚惶诚恐地道谢,随后坐在了侍从们递过来的胡凳上。 “你们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李漱放下手中的茶杯,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只是现如今朝廷商队足够吃下登州的产出,若是伱们也想从中分一杯羹的话,当然没有问题,只是……不知道你们能够付出什么样的诚意。” 商人们心中尽皆一凌。 到底是公主啊…… 尽管已经做好了被痛宰一刀的准备,可他们还是没想到高阳公主竟然这么难对付。 (三更送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