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后又下令,大开宫门,并传令曰:吏治整顿一日不停止,宫门一日不闭,但凡有意欲入宫者,文谏也好武谏也罢,朕恭候之! 大唐皇帝的宫城,自那日起,前门大开。 却无一人擅闯宫城。 此事传遍洛阳,有坊间效仿之,夜不闭户。 民无一家失窃。 连往日屡有活动的盗贼,也绝了踪迹。 民风因之大化! 在不良官员日夜苦思如何抱团保全自身,使用各种手段与朝廷为难时,那些为官清廉,忠心拥护朝廷的官员,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该有的气概。 他们日日坚守本位,即便是到了休沐之期,亦在官署坐镇,面对那些对政事敷衍对待、虚以委蛇的同僚,他们愤然起身,指鼻唾骂。这些帝国良臣,白日勤于政事恪尽本职,夜里则拟写奏章为国事出谋划策,更为吏治整顿之事据理力争,以表拥护之心。 在洛阳官场,一时间再度兴起一句话,那是良臣与奸佞对骂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耻与贼相识,不与寇同生!” ——这句两川之役时,王师将士用无数鲜血向两川乱军表达出来的话,如今再度在朝堂上现身,成为良臣们激励自身,并且与奸佞对阵的有利武器。 在吏治整顿进入中期以后,也是新旧两股势力争斗最白热化的时候,皇帝的御案上,每日都会摆起高高两摞册子,一摞指责吏治整顿,一摞拥护吏治整顿。 这两摞册子,随着时间推移,高低之别渐有变化。 后者的高度日复一日高于前者。 册子前处理政事的皇帝,眉头也日渐一日舒展。 许多依附奸佞的朝臣,渐渐脱离原本阵营,那些处在中间地带的官员,逐日加入到拥护朝廷大策的立场上来。 回忆到这里,康义诚的眉头紧紧皱起,心头如同火烧。 在察觉到局势不利的时候,他们并非没有采取相应措施。 在汴州拦截刑部官员与太原罪官的行动失败后,康义诚和很多官员一样,都敏锐意识到,随着他们在这件事上输给一王二相三司,他们的整体气势也都落入下风——说到底,那是新旧势力实力的碰撞。 但让康义诚等人欣喜的是,赵王在彼时出现在了汴州,表明了他的态度。 接连受挫、形势不利的官员们,无不意识到仅靠他们自身的抱团,已经很难再压倒一王二相三司,于是纷纷投向赵王,希望借助赵王与秦王之争,以赵王为首,再次组织起反攻反扑之势,甚至在赵王需要他们交上投名状的时候,大多数人也没甚么迟疑。 不仅洛阳如此,诸道藩镇州县也是如此。 然而好景只是昙花一现,赵王虽然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阵风,但这阵风很快就过去,旧势力许多时日不曾有所动作,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赵王身上,谁曾想赵王突然间就领兵出征。 旧势力浪费了时间与精力不说,连最后最该爆发潜力反扑的时机,也错过了。 第(2/3)页